央視315直擊【醫療廢棄物】,互聯網+醫療如何解決這一難題?
央視315直擊醫療廢棄物
昨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3·15晚會節目中曝光了醫療廢棄物黑色產業鏈。據央視財經報道,由破碎料加工廠、破碎料經銷商、再生顆粒加工廠、再生顆粒經銷商、產品生產廠家等構成的醫療廢棄物黑色產業鏈,現已將魔爪伸向大眾的日常生活當中。
位于河南省濮陽縣子岸鄉一個廠房內,堆放著大量使用過的輸液瓶、輸液袋等醫療垃圾,不少醫療垃圾還殘留著藥水,上面的標簽顯示,這些醫療垃圾大都來自周邊基層醫院。
史老板承認,他所經營的破碎料加工廠并無相關資質。為了逃避檢查,史老板將加工醫療垃圾的地點分散到了三四處,偷偷將這些醫療廢棄物加工成破碎料,然后賣給下游企業。而清洗醫療垃圾所產生的污水夾雜著各種殘留藥物,直接被排放到地里。
要知道未被集中無害化處置的醫療廢物被加工成破碎料后,經破碎料經銷商集中銷售給再生顆粒加工場。這些破碎料經過簡單加工,就變成了白色塑料顆粒,業內俗稱再生料。
這些再生料,由于藥物殘留無法徹底清洗干凈,相比新料,再生料顏色會發黃、發灰。大部分被下游產品制造企業加工成塑料網袋、菜袋、洗臉盆、衛生盆等日用品。甚至,有人將使用過的一次性醫療器具私下賣給個體商販,加工包裝后賣給一些個體診所再次使用。
國家法律明確規定
按照我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以及相關規定,輸液瓶、輸液袋必須有相關資質的單位才能回收處理。輸液管、一次性注射器等屬于醫療廢物,必須交由有相關資質的單位集中焚燒等無害化處置,不能重復再利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我國醫療垃圾處理流程必須確保安全可追溯。按醫療垃圾處理辦法對各種醫療廢物分類存放,相關負責人需對儲存的垃圾醫療廢物數量詳細登記,及時對存放地設施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
此外,醫療廢物需交給指定單位回收,填寫諸如《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及《醫療廢物運送登記卡》等,并簽名保存各種記錄。
然而,本應當受到嚴密監管的醫療廢物,卻從醫院流到了市場,從廢舊輸液袋、注射器變成了日用品和玩具。這條產業鏈很長,涉及的地域很廣,涉及的監管環節也很多。這就更加需要國家在政策層面,進一步加快醫療廢棄物處理措施和處理標準政策的制定,加大強制實施力度,并鼓勵行業內社會資本進入該行業,促進行業規范化發展。
RFID技術引領醫廢信息化監管
隨著RFID射頻識別技術、衛星定位技術的發展,推廣醫療廢物的電子標簽化管理、電子聯單、電子監控和在線監測等信息管理技術,實現傳統人工處理向現代智能管理的新跨越。RFID醫療廢物管理系統包括:醫療廢物電子聯單系統、收運車輛RFID管理系統、收運車輛RFID電子關鎖系統、GPS收運車輛路線實時追蹤系統、RFID醫療廢物焚燒核對系統、數據應用平臺。
因為運用RFID全電子化的大數據數據集中管理,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效率。同時RFID電子標簽,識別響應時間快,平均故障發生率低,確保識別環節的安全性,及時性及穩定性。固定電腦端后臺發展到手機移動端后臺,可隨時隨地進行節點查詢,集中管理、分布式控制。而且可將醫院人員管理、固定物資管理、后勤管理等整合形成完善的醫療體系。
醫療廢棄物前景展望
經過央視315的曝光,我們可以看到醫療廢棄市場混亂異常,但在這些混亂當中我們應該也能看到其中潛藏的商機。中國2018年的醫療廢物總產量可能會突破206.01萬噸,醫療廢物市場規模將達到76.9億元。預計到2023年,醫療廢物處理市場規模將達到107.37億元,同時產量達到249.56萬噸。
目前,中國醫療廢物處理市場的潛力在持續上升,部分環保企業已投入到醫療廢物處理行業當中。但時至今日行業領跑者仍不清晰,各位創業者都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