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0日消息(記者肖源)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中國之聲關注了發生在江蘇南通多家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積壓問題。記者搜索發現,此前多地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情況,看起來,這并不是個案化的事例。在多地調查過程中,記者發現在醫療廢物的處置上還存在一些機制性的障礙,導致作為危險廢物管理的醫療廢物的合法有效處置頻頻遭遇“梗阻”。
這一段時間以來,江蘇省南通市多家醫療機構出現了相當數量的醫療廢物積壓狀況。據南通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本月1日,全市累計積壓醫療廢物180噸。經過近一周的應急處置,目前還有40噸的積壓庫存。
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環境管理處處長陳昊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說,目前,南通全市的醫療廢物處置能力是有富余的。之所以會出現積壓,根子上在于目前的處置單位沒有形成,或者說無法形成一條龍的處置流程。
陳昊表示:“我們采用的主要還是高溫蒸煮和微波消毒,但是高溫蒸煮和微波消毒能對醫療廢物進行滅菌殺毒,實現無害化,但是不能實現減量化,處理后的醫療廢物的廢渣從管理上面還是危險廢物,送給生活垃圾焚燒企業處理之后,可以在處理環節進行危險廢物的豁免。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處置單位,醫療廢物的處置單位采用的這種工藝其實是‘兩頭在外’,也就是說它前端是醫療廢物產生單位,后端要依托生活垃圾的焚燒單位,在整個環節里沒有出現一條龍的全過程處置?!?/span>
也就是說,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的處置能力,受限于生活垃圾焚燒企業的焚燒能力。
事實上,這并不是南通的醫療廢物處置單位所獨有的困境。一位業內人士坦言,目前對于醫療廢物的處置,主要有焚燒和非焚燒兩種,由于醫療廢物屬于危險品,因而焚燒處理是主流。負責杭州十三個區縣醫療廢物收集處置工作的大地維康公司客戶部負責人胡紹紅說,目前“兩頭在外”基本上是行業內處置單位的共同困擾。他表示:“生活垃圾焚燒廠的處置規模和能力,確實會限制這種。生活垃圾每天每年都在增長,但是焚燒廠規模也是有限的。我們這里每年也會隔一段時間有生活垃圾焚燒場說,我這邊處理生活垃圾都來不及了,你們晚一點運過來,停個一兩天或者一個禮拜?!?/span>
明知受制于人,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為何沒有考慮自建焚燒廠?胡紹紅說,這基本上辦不到。即便政府協調批準新建,選址就是一大難關?!氨热缯f在某個小區或者你們家附近兩三公里、五公里之外建個垃圾焚燒廠,你選了這個地方,肯定有那個地方的老百姓會過來反對。但是你只能在自己的城市里將其處理掉,所以都有矛盾?!彼f。
央廣記者在多地調查中了解到,目前,不少醫院對醫療廢物的處置都很有意見。
河北某醫院工作人員說:“焚化也好,填埋也好,處理醫療固廢都是有成本的,場地也有局限。比如,如果要醫院自己處理每天產生的全部醫療固廢,就好比‘花了錢,天天走鋼絲’,因為醫療固廢的產生數量是不可控的,總不能因為怕產生醫療廢物,就不給病人治療了。醫院只能做到基本的數量監控,所以批量處理這些固體醫療垃圾,我們只能外包給指定的環保處理公司?!?/span>
浙江某三甲醫院負責人說:“比如不能夠及時把我們產生的醫療垃圾轉運走,化學性的醫療垃圾需要存儲到一定的量才能夠轉運。我們叫他來轉運,他不一定能來?,F在的醫療廢物收費確實越來越貴,以前是2塊5,今年剛剛又漲到了3塊3,開支又多了?!?/span>
青島某醫院負責人說:“總體來講,就是運輸的矛盾,廠家比較少,面又比較大,不堪重負?!?/span>
作為專門的醫療廢物處置單位來說,也有一堆困難。胡紹紅說,事實上,醫療廢物處置行業屬于支出大、收益小的行業,對于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來說,要想在嚴格依法處理和保證盈利之間找到平衡有點難。他指出:“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必須每兩天要去收一下。大的醫院是每天要去的,小的診所、門診部每兩天一定要去一趟。不管大小、遠近,一個門診部、一個診所都要去。像我們從杭州過去,到最遠的地方有200多公里,一兩天一趟,還是得去,不管有沒有東西,我們的收集和運輸成本大大提高?!?/span>
醫療廢物的處置,關系重大。一位環保管理部門的負責人表示,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向規模要效益,激發各主體的積極性,是可選擇的路徑之一。他表示:“醫療廢物處理涉及到病人,也涉及到眾多的醫療機構,它的環境風險性還是非常大的。這種醫療廢物處置單位還是要上規模,同時盡量地讓大型的國有公司或者上市公司來做這一塊,因為這些單位的社會責任感會更強,它不完全是為了追逐經濟利益,可能會更多地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同時作為地方政府,也要加大對醫療廢物資質單位的政策支持,包括用地、稅收方面的一些扶持政策,讓他們更好地、安全地來處理醫療廢物?!?/span>